醫案選錄(三)
一、 風寒濕痹
蘇某某,女性,31歲。
1956年3月間順產一孩,6月14日初診。據云: 四日前上街遇大雨,當夜無感覺,次日即不能起床,腰部以下如癱瘓狀,兩腿不能移動,只能仰臥,不能翻身。經檢查腰骶關節處,外表不紅不腫,亦無壓痛,脈象兩關虛弦,兩寸尺均無力。依據以上癥狀,顯然由于產后氣虛受風寒,與內濕搏結而為痹,目前風濕漸減,寒仍閉滯。
治擬溫經散寒,調和榮衛,以黃芪桂枝湯和術附湯加減,方用黃芪、桑寄生各五錢,桂枝、白術、生姜各三錢,附片、炙草各二錢,炒苡米一兩,紅棗四枚。服后腹內覺熱,次日即痛減,兩劑后月經行動,小腹有輕微痛,此為產后第一次行經,三劑后能獨自來門診。切脈右緩,左弦數,接予當歸、川芎、秦艽、白術、川牛膝各二錢,白芍、桂枝、生地、桑寄生各三錢,黃芪五錢,杜仲四錢,防風一錢五分,細辛、炙草各一錢,調和氣血,并祛風濕。連進三服,痛減,脈象漸轉緩和,基本上已告痊愈。后因素有頭暈、耳鳴等肝腎不足癥狀,繼續予天麻丸、虎骨木瓜丸及大活絡丹等調理?! ?/span>
二、 月經量多挾塊
蔡某某,女性,25歲。
結婚一年多,未曾懷孕,八個月來經期尚準,惟逐漸量多,且有大血塊。兼有頭暈,面色不華,站立或頭垂過久有嘔吐現象,脈濡。曾經西醫診斷為初期子宮肌瘤,依中醫理論則屬沖任損傷,流血過多,五臟榮養不足。
方擬紅參、炙草、遠志、川牛膝各二錢,黃芪、龜版、鹿角霜各一兩,白術、補骨脂、獲神各三錢,巴戟、杜仲、棗仁、龍眼肉各五錢,甘溫調養,并囑節欲戒怒。經過四個月的治療,掌握補血益氣,以奇經為主,兼顧脾胃,經來血塊逐漸減少,得獲妊娠。并悉按期順產一男嬰,分娩時流血亦不過多?! ?/span>
三、 經行如崩
黃某某,女性,30歲,已婚。
1956年10月初診時主訴: 半年前曾因月經流血過多,施行刮宮一次,手術后又因淋漓不止,住院兩月之久,以后每次經行,仍然大量出血,常致休克現象,故必須至醫院施行急救,注射止血針等。月經有時為半月一次,有時二十多天,來時有鮮血塊,四肢酸痛難移,頭痛、頭眩、耳鳴、心跳、面色蒼白,食欲不振。
診其脈象右微左澀,舌中心裂如鏡。審屬去血過多,氣血兩虧,而止血過急,絡中瘀滯,因而癥狀脈象虛實互見。但畢竟虛多實少,虛者氣血俱不足,實者瘀滯絡中,因擬益氣養營,兼消瘀滯,方用鹿角霜二兩,龜板一兩,紅參、續斷各二錢,白術,補骨脂、海螵蛸各三錢,杜仲四錢,龍眼肉五錢,每晨并服化癥回生丹二十粒。服后腰痛腹痛均見輕減,精神亦轉佳,11月復診,因其經前心中緊張喜哭,脈沉遲無力,有液枯臟燥現象,參入甘麥大棗湯意,用龜板二兩,附子、巴戟、補骨脂、炙草各三錢,小麥、大棗各六錢,杜仲四錢,白術二錢。旋又因其腰痛一月半未瘥,自腰部至兩大腿中部有時酸痛,有時刺痛,改進補腎而強腰管,擬方用黃附片、白術各三錢,杜仲、補骨脂、熟地各四錢,狗脊、杞子、桑寄生各五錢,川牛膝二錢,鹿角膠六錢烊化沖服。1957年1月復診,觀察癥狀雖有好轉,大體上未見顯著進步??傆扇パ^多,元氣因之亦傷,內不足榮臟腑,外不足濡筋骨而利關節,乃用花旗參、炙草、陳皮各一錢,白術、茯神、龍眼肉各三錢、山藥、蓯蓉各四錢,龜板五錢,砂仁二錢,加姜棗煎,在培氣血、強心腎之中建立中氣。連服十劑,癥狀大好,全身亦不太累,照原方再進,另用參茸衛生丸,每日一顆,分早晚兩次開水送下。至2月底月經來潮只有五日,血量僅較一般略多,腰腹痛均減大半,并能停止一切西藥,接予黃芪建中湯加術附,早晚另服右歸丸。
經過兩個月后,經行漸趨正常,4月份月經逾期十六天未轉,青蛙試驗陽性,已懷孕矣。此癥初用滋陰補血為主,效果不大,改用補氣后逐漸向愈,古人謂氣為血帥,氣行則血行,洵非虛語?! ?/span>
四、 經行抽搐
何某某,女性,21歲,未婚。
三年前因寒夜起床解便,受冷昏倒,此后每次月經發生四肢麻木抽搐,腹痛量多有紫血塊,曾經各醫院治療均未見效。診其脈象弦虛,斷為本體血虛,風冷之氣入干經絡,擬方用當歸、桂枝各二錢,川芎、防風各一錢五分,黃芪、白芍各三錢,吳萸八分,細辛七分,桑寄生四錢,加姜棗煎服。下月行經,即無抽搐,但感麻木而已,仍用前法養血祛風,另早晚吞服十金大補丸二錢。再至下一月經期,麻木亦微,惟腹中仍覺不舒,但不似從前那樣作痛,接予虎骨木瓜丸調理。
此癥曾經醫院檢查,血中之磷、鈣均較正常減少,自服中藥后,不僅癥狀逐漸消失,且血中磷質和鈣質也轉為正常,也是值得注意的?! ?/span>
五、 痛經
呂某某,女性,27歲。
患月經不準,或早或遲,血量亦或多或少不定,平時小腹重墜作痛,經前半月即痛漸轉劇,既行即止,經后流黃水十余天,結婚九年,從未生育。1956年2月來初診,月經已三月未行,按脈沉數,舌苔黃膩,面白不榮,知本體脾濕素重,先予溫脾化濕,和血調經,雙方兼顧,方用白術、桂枝、當歸、澤瀉、香附各二錢、茯苓、益母草各三錢,川芎、延胡各一錢五分。三劑后舌苔化薄,覺腰腹痛,有月經將行現象,接予當歸、白芍、白術各二錢,官桂、川芎、蘇葉各一錢五分,炮姜、炒木香各一錢,吳萸八分、益母草三錢,溫經和血。服后未見變動,因細詢得病原因,據云冬令嚴寒,適逢經期,適遇驚嚇,經水即停,在恐怖之中又外出受風雪寒冷,從此月經即不調,數月一行,血色帶黑,?;佳?,四肢關節痛,白帶多。據此系由內外二因成病,治亦宜內撫神經,外祛風濕,給予虎骨木瓜丸,早晚各服二錢。不數天月經行而色淡挾塊,小腹覺脹,脈象沉遲,處方用金鈴子散、四物湯去地黃加桂枝、吳萸、防風、藁本、細辛。經浄后仍予虎骨木瓜丸,經行時再予金鈴子散和四物湯加減。
如此更迭使用,經過三個月的調理,至六月初經行,血色轉正常,量亦較多,改用桂枝湯加味調和營衛。并因基本上好轉,曾用過八珍丸調補。此后因勞動或其他因素,仍有痛經癥狀,治法不離溫經和血,平時兼見胃痛、腰痛和腹瀉等癥,則另用溫中,化濁、活絡等法,隨癥治療。由于癥情復雜,變幻無常,經過一年多診治,逐漸平靜,1957年4月始占孕麟之喜云。
(高輝遠整理)
蒲輔周論溫病近代名老中醫經驗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