胃痛案三則
例1. 李某某,男,30歲。
初診:1972年5月。脘次經常隱痛,食入較甚,食減,神疲,乏力。經某醫院確診為胃炎。診脈沉弦,口苦而干,苔膩浮黃。宗“胃為陽腑,宜柔宜潤”及“肝氣犯胃”論治。
蒲公英三錢,夏枯草三錢,川楝子三錢,延胡索三錢,佛手一錢,制香附三錢,焦楂曲各三錢,黑山梔二錢。
二診:上方服七劑后,癥狀減去十之七八,原方加橘皮二錢,連服7劑后,痊愈。
例2. 韓某某,男,41歲。
1974年冬,即病胃痛,脘次作脹,納少,大便溏薄,日二、三行。經淮陰縣醫院Χ線診斷為慢性胃竇炎。在淮安曾服過香砂平胃,香砂六君等加減方,近200劑,不效。于1976年5月2日來就診,詢知其除胃腸癥狀外,還有胸悶不舒,善太息,勞動甚則心慌、氣急等癥狀。診脈弦兼數,舌質微紅、苔薄滑。認為胃陰久虧,累及心氣痹阻,血液流行不暢。為處方如下:
紫丹參三錢,當歸三錢,桃紅各二錢,北沙參三錢,大麥冬三錢,蒲公英三錢,夏枯草三錢,左金丸(包煎)一錢,煅瓦楞子四錢。七劑。
二診:1976年5月10日。服上藥,胃脘脹痛,泛酸、便溏均瘥,而舌紅較甚。上方去煅瓦楞子,加石斛四錢。七劑。
三診:1976年5月17日。癥狀消失,納食、二便均正常。但睡眠略差,微感頭昏,舌脈同前。
原方去當歸、左金丸,加夜交藤一兩,石決明一兩,玫瑰花二錢。
患者攜方回淮安,連服20余劑,痊愈,恢復工作。
例3. 吳某某,男,47歲。
初診:1976年4月14日。胃痛已延數年之久,雖屢經檢查,尚未獲確診。自訴食后脹痛,痛時連及腰部,并上延至心胸。苔白滑,脈弦細,暫從中虛氣滯論治,用建中湯加減。
炙黃芪三錢,桂枝三錢,大白芍四錢,炙甘草一錢,枳殼二錢,升麻二錢,白芷一錢,淡吳萸一錢,左金丸(吞)一錢,生姜五分,大棗三枚。七劑。
二診:1976年4月21日。癥情稍有輕減,仿原方出入。
炙黃芪三錢,升麻二錢,枳殼二錢,白芷一錢,左金丸(吞)五分,煅瓦楞子(打)四錢,白螺絲殼(打)四錢,紫丹參三錢,制乳沒各一錢。
三診:1976年4月28日。胃脘痛勢減而未除,仍間有泛酸,舌膩舌邊尖紅,脈弦滑,從上方加減。
上方去降香,加淡吳萸一錢。
四診:1976年5月28日。胃痛已止,食納如常,惟感頭昏乏力,苔膩化,脈弦細,擬益氣佐以養陰。
黨參三錢,炙黃芪三錢,當歸二錢,大白芍三錢,石決明五錢,生牡蠣一兩,桔皮葉各二錢,煅瓦楞子(打)四錢,白螺絲殼五錢,丹參三錢,玫瑰三錢。
按:目前,在現代科學的幫助下,大大地豐富了中醫對胃病的辨證論治。如:上面第一案“饑則痛作,得食則痛止”,是黃芪建中湯的適應證。而現在則知其為胃潰瘍,仿外癥的治療方法,佐以“治反胃咯血”的柿霜餅,“活血止血”的參三七和具有制酸作用的藥物,取效甚捷,且無反復。第二案是消炎佐舒肝。第三案已累及心氣痹阻,血行更形不暢,于養胃陰之中,佐以活血脈,利心氣。第四案未經現代科學確診,僅據其脈象弦細,認為中虛氣滯,用黃芪建中湯加減,使綿延幾年的胃病得以痊可。胃病是常見病,多發病,而且多種多樣。以上所述,僅滄海一粟,聊供參考。
劉樹農論內科近代名老中醫經驗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