淋證案二例
例1. 朱某,男,75歲,1976年6月8日。
自訴患前列腺炎半年多,尿頻尿急而澀,少腹脹痛,別無所苦。前醫迭用人參、黃芪、菟絲子、枸杞子、將軍干、石葦等藥,或攻或補,數十劑無效??淘\脈平、舌正。精神健旺,既無明顯虛象,亦非膀胱癃閉,因知蠻補與峻通均不對證,宜其罔效。
辨證:濕熱蘊蓄于膀胱,氣化不利。
治法:祛濕熱,理氣化。
處方:粉萆薢9克,石菖蒲1.5克,烏藥9克,蒲公英9克,夏枯草9克,金銀花9克,白芷1.5克,細木通3克,黃柏3克,滋腎通關丸3克(分吞)。
上方連服20余劑,諸恙大減。改用通關丸3克,萆薢分清丸6克,分早晚2次服,癥情完全緩解,迄未復發。
按: 萆薢瀉血分之濕熱,菖蒲利竅,烏藥化氣。根據現代醫學診斷,推知其前列腺必有紅腫,因運用涼血清熱之蒲公英合金銀花、白芷、夏枯草使之內消。木通通利九竅血脈關節,亦能散癰腫。通關丸以黃柏之苦寒,清腎中之伏熱;以知母之苦寒,滋肺經之化源;而以兩者十分之一用量的肉桂,辛溫作引經之用,以利膀胱之氣化。
例2. 胡某,女,成年。
初診:1977年3月11日?;颊咦栽V于1977年2月28日起患尿路感染,經治療后尿常規檢查正常,但自覺腰酸,少腹有下墜感,形寒怕冷,神疲乏力。苔薄黃膩,脈弦數。
辨證:膀胱濕熱未清,氣化不利。
治法:清熱利濕,佐以化氣。
處方:粉萆薢12克,烏藥9克,石菖蒲3克,細木通3克,黃柏3克,知母6克,蒲公英15克,夏枯草15克,淡竹葉3克,生地黃3克。4劑。
本方重點在清利濕熱,稍佐烏藥、菖蒲以化氣。
二診:1977年3月15日。服前藥后,自覺好轉,但久立即見頭暈乏力、腰酸,苔薄黃,脈左弦右細。擬潛育合滲利之劑。炙龜版9克,黃柏4.5克。石決明9克,沙參9克,麥門冬9克,冬青子9克,澤瀉12克,旱蓮草12克,蒲公英9克。7劑。
脈證合參,陰虛偏多,故用龜版、石決明合二至丸育陰潛陽。
三診:1977年3月22日。諸恙見減,原方出入。上方加嫩鉤藤12克,去石決明。7劑。
服上藥后,諸恙消失。
按: 當時由于石決明缺貨,故易輕清而涼、平肝風除心熱之鉤藤。
劉樹農論內科近代名老中醫經驗集